一場以海洋為主題的國際盛會,成功將全球目光匯聚于青島這座充滿活力的海濱城市。9月7日至9日,2025海洋合作發展論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共有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700名高層次嘉賓與會。論壇同期活動“2025東亞海洋博覽會”,集中展示了海洋領域最新成果與未來趨勢。
從一艘船、一棵海藻看產業升級之路
在2025東亞海洋博覽會的聚光燈下,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展出的海藻功能原料、海洋功能材料,折射出這座城市在海洋生物醫藥領域的硬核實力。青島企業正將"一棵海藻"的價值鏈延伸至萬億級產業藍海,這種"向科技要效益"的發展路徑,已成為青島海洋制造業的鮮明標識。
無獨有偶,青島的船舶制造業也在積極擁抱新技術變革,推進新型動力技術裝備研發。在青島奧海特船舶有限公司西海岸廠區,10000平方米的現代化制造車間內,一艘艘鋁合金船艇的骨架在富有節奏的作業聲中逐漸成形。作為中國民營船企的佼佼者,青島奧海特船舶有限公司早早布局新能源船舶研發,推出純電動及無人智駕船艇,搭載AI障礙識別系統,實現零排放與自主航行。目前,無人智駕游艇已在國內景區投運。
海工裝備制造邁向“高精尖”
近年來,山東省持續加大海洋工程裝備自主研發力度,高端裝備制造不斷取得新突破。8月14日,由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惠州25-8項目DPPB組塊在青島海西灣離港起運,平臺建成后將成為南海東部油田最大規模注水開發平臺。這是“青島造”船舶海工裝備的嶄新成果。
更令人矚目的是,青島已經成功打造了多項"大國重器":亞洲首艘圓筒型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海葵一號"、全球首座十萬噸級1500米超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世界最大噸位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P70"等重大裝備相繼從青島駛向深海。
冠軍制造,工賦山東。這些成就生動詮釋了青島海工裝備產業的強大實力,也展現了從"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的成功轉型。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青島實踐
青島作為海洋科技城市和工業基地,近年來在海洋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和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展現出“海上新山東”的蓬勃景象。
目前,青島已成功集聚了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等多所國家級涉海科研院所,建設了海洋生態系統智能模擬等先進科研設施,發布了海洋大模型、海洋早期預警通用系統等前沿科技成果。同時,通過推動中國海洋大學等涉海高校深度融合發展,吸引海洋專業人才,為培育海洋新質生產力注入了強勁的創新動能。
與此同時,西海岸新區充分發揮青島自貿片區、山東港口青島港等對外開放平臺窗口作用,實施海洋領域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了“藍色朋友圈”。
海洋,是山東發展的最大動能、最大優勢和最大潛力所在。聚焦"1+3+3+1"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青島正以創新為帆,積極探索海洋經濟發展的無限可能。
信網評論員 趙曉珊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